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

春走北臺灣(Part III)-ㄚ胖

觀音山之二-風櫃斗湖步道
     光明與美珠這一回把大姊、大嫂都請來了,加上Eva,一下子突然有成隊的感覺。當天是賞鷹活動的首日,儘管七人中找不出一個觀賞過猛禽的,至少這一次看到人家是怎麼觀賞猛禽的,也著實看到幾隻鳳頭蒼鷹。
    我們走向賞鷹台,不遠處望見幾個高個兒在台上,有人拿著望眼鏡,有人脖子繫著長鏡頭攝影機,他們都向著藍天的同ㄧ方位,有人拿著手機講話,有人低著頭寫字,賞鷹台上人雖不多,卻渾然一幅姿態生動的賞鷹圖。上了台子,仔細端詳一下幾位高個兒,呵!各個皮膚曬得銅亮,其中還有個女高個兒,頂著小草帽用手機複誦拿望眼鏡大男孩說的話,約略是說那正飛翔於藍天的三隻鳳頭蒼鷹,內容斷斷續續的,還參雜術語,聽得不是很了然,倒是沒聽到攝影師按下快門的聲音,顯是群鷹尚未出林。看他們忙得起勁兒的,我們也不便打斷,加上陽光帶點兒驕氣,相形之下,台下不遠處主辦單位安排的音樂演奏會更吸引我們。
    循聲往小朋友們演奏莫札特的路上,發現標示著「林梢步道」的指示牌。「林梢」,好久沒聽到的詞兒!那是由生鐵及耐潮木板組合而成的人工步道,順著林蔭固樁,遇地形起伏時呈階梯狀,至於取名為林梢,圖個意境吧!?老鷹飛過林梢,有些不成比例,燕兒還差不多。我們走在林梢步道,聽著小朋友們的莫札特,在G大調小夜曲的旋律中,輕盈地走進了今天的目標-風櫃斗湖步道。
    侯孝賢拍過「風櫃來的人」這部電影,寫年輕的澎湖人到高雄市謀生的故事,以都會為背景記錄離島青年的成長。說故事的方式很不同,談不上起伏的情節,得用心感受鏡頭語言,才能體會出導演的心思,對鏡頭的構圖、光影、動向、角度、長短、韻律等語言元素感受不很敏銳的人,會像不懂德文的人看「少年維特的煩惱」或「徬徨少年時」的中譯本一樣,約略知道作者要說什麼,卻讀不到骨子裡,像我就是。
    原想這風櫃斗湖步道沒湖至少有風,沒風也至少有湖,走完全程,卻未見湖光,風也一般,步道倒是有的,而且深具陡度,由於天氣晴朗,登山的人比上一次多,還不乏寵物狗,有的蹦蹦跳跳,有的賴著不走等主人抱,真是鐘鼎山林,各有狗性。美珠的娘家就在我的故鄉-彰化秀水,她大嫂自是從故鄉來,我已安身於北部多年,日常少聽、用閩南語,加上受我娘影響,外婆家的閩南語屬漳州腔,全家都慣於漳腔,故鄉的泉州腔反倒生疏了,漳泉兩腔的區別我能說的也不是很完整,只能舉例,譬如彰化的「彰」字,漳腔唸「ㄗㄧㄤ」,泉腔唸「ㄗㄧㄨㄥ」,前者因為發音的嘴型外放,聽起來有隨和熱情之感,後者因嘴型內縮集中,相對有持重內歛的意涵,至於在音韻方面,漳洲閩南語尾音多上揚或似國音的輕聲,泉州則多下沉或類同國音的三聲,這樣的音韻更加深了隨和熱情與持重內歛的區別。乍聽大嫂鄉音,倍覺親切。
    有了八小時的經驗,這一趟是Piece of cake,有一句閩南俚語「親像吃糕仔」和這英文片與有異曲同工之妙,也不知道是誰先有的?觀音山系的六條親山步道我們走了硬漢嶺、牛寮埔與風櫃斗湖三條,尚有福隆山、尖山、及牛稜港三條未完成。看大夥兒躍躍欲試的神情,應該不用等到明年春暖花開之時了。
和美山
    ㄚ芳與碧珠延續了母親節聚會的傳統,邀請大夥兒走一趟新店和美山,美麗的季節裡,美麗的人們走在碧潭吊橋,開始美麗的一天。
    每次臨新店溪,總會想起蘇芮那首「一樣的月光」,「一樣的月光,一樣地照著新店溪」,那部電影「搭錯車」上演的時候,男同學剛退伍,如果我沒記錯,我去看了三遍,其中有一次是跟陳博錚去看的,這帥哥也不知跑哪兒去了?都沒消息!回想一下電影,在當時算是新格局,歌舞場面相對磅薄,劇情也符合當時的社會氛圍,那時候以黃春明、陳映真、吳念真為代表的鄉土文學枝芽,在政治條件允許下正欣欣向榮,「搭錯車」則描述另一個鄉土-眷村,藝術世界具時代性與互補性這個事實,我也是那時候才逐漸明白的。
    從吊橋往下望,發現兩艘龍舟疾駛,想是為端午節預做練習來著,似乎也宣告著2012年的春天已近尾聲。過了吊橋走進一條不算短的甬道,裡頭還用彩繪玻璃鑲飾,這是一個最不像登山口的登山口。沿途階梯掉滿了呈星星狀的小白花,踏花登高倒是頭一遭,鞋子至少沾點兒香氣吧?ㄚ芳行前說新店區公所當天有活動,果真見識了驕陽下的人潮,男士各個揮汗如雨,女士們撐著洋傘,五花八色參差堆迭。和美山極為好走,適合全家活動,加上原生物種豐富,更宜隨心陶養知性,年前深秋走過七堵泰安瀑布的蝴蝶谷,這兒也不乏彩蝶翩翩,遙想那張無忌與胡青牛的谷中歲月,思緒遂遁入虛幻世界,老年怪醫與倔強兒童,由對立的關係發展成生死之交,好會發展情節的金庸,在小說中,他安排兩人由仇視到知交的過程,合情合理也頗令人動容,在現實中,人類卻很難特意安排化敵為友的生活情節,或許多一些時候擔任自己生命內容的作者,負點兒寫下扉頁雋篇的責任,是個可嘗試的方式。
    隔一陣子未見的ㄚ棋與孟堂,神色依然健朗,猶記往日他倆一個時時散發著兄弟的情義,一個永遠具備無比的耐心,這陣子共遊,深感他們特質依舊,卻又累積了歲月的智慧。老朋友像一面鏡子,見上一面、走一段路、閒聊幾句、喝杯啤酒,很容易就像攬了一面時光梭鏡,聽朋友的人生故事時,就把自己也跳進這面時光鏡了,自己的過去自然顯影,小是小非、小愛小憎在鏡裡顯得微不足道,只因引我們入鏡的人們,是初識於一生中難得一次的純真年代!
    母親節前後太陽公公經常露臉,去年的八斗子與今年的和美山見證了這個理論,所幸一年來的訓練,登高對大家來說已非難事,加上ㄚ芳體貼選擇短程,汗流未滿50cc,就進了冷氣房享受午餐了。
    和美山與母親節,很對稱的名字與日子!繼續走吧!My friends!
圓山
      我有個深具氣質的同事住在台北市一家茶館樓上,那家茶館名曰「竹里館」,是那種文人雅士聚會的地方,小學時大家背過的,「獨坐幽篁裡,彈琴復長嘯;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。」,他們家常去圓山走路,閒聊時提起,還耐心地說明路線,經過氣質居的氣質人士介紹後,我們趁著夏天正窺視北台灣時,約了有氣質的Eva走一趟圓山。
    在我們這一代的年輕時期,圓山,代表的幾乎就是美軍與美國,包括1979年中美斷交的街頭運動都是以圓山大飯店為中心。在那個年代,這名兒融合了時尚與權力的概念,莫名奇妙地成為主流價值與昂貴價格的代表,說他莫名奇妙是從今日的觀點來看,然而在當時大部分人卻認為理所當然。每每當我們回溯時代,經常會出現理解上的困難,那是因為我們沒能置身其間,無法親臨實境感受當時的社會條件與氛圍。時代如此,更何況歷史,歷史學家黃仁宇的史觀「大歷史」(Macro-history),或許可為這樣的不理解找一個出口。他把時間拉長來看單一歷史事件的成因,也擴大單一歷史事件的視角,盡力擴大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,他認為以古非今,以今非古,都是真相的陷阱,也是理解的障礙。從黃仁宇解讀歷史的精神,來看圓山大飯店這個權力與時尚混合的怪東西,似乎也就沒那麼莫名奇妙了!
    市政府順著圓山稜線規劃了十景,從圓山飯店開始到隧道體驗場為止,其間自然與人文景觀穿插,花鳥蟲草、日月山河與建築遺址皆備,談不上氣勢,反倒有走在自家庭園的親切感。在劍潭公園往稜線的路上,卡拉OK聲此起彼落,長輩們樂此不疲,有點兒家庭興味,為數不少的涼亭皆備有泡茶桌椅,水源則與山下一樣是乾淨的自來水,每座涼亭皆已架設自己的水表,登高者不必揹桶提水即可在林蔭下品茗,頗具自家泡茶、談笑往來的愜意便利,如果台北盆地的居民是一個大家族,那圓山就是院子裡的假山造景了。
    我們走得隨意,到了第八景「老地方」後,稍事歇息,西北方是觀音山與淡水河,東南方則有拉直了的基隆河與台北的繁華,幾位年長者在此對弈,下的是我極不擅長的象棋,看他們聚精會神以腦力對抗,讓我想起幾年前在首爾市的南山公園目睹的一件事,老一輩的韓國男性,即使在假日外出,也是西裝襯衫與領帶裝扮,那一次我看到的不是下棋,而是打架,一群在公園喝酒聊天的老人家,脫下西裝藉著酒意大打出手,看不出有跆拳道的架式,反像潑皮無賴般地扭打,不知道有沒有穿電子襪?
    離開「老地方」,我們捨棄大直而往內湖方向下山,也算是以腳步替圓山劃一條延長了的稜線。
    「春走北臺灣」系列至此告一段落。臨時起意走了這幾趟,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,留下2012年春季的軌跡。񗹤

沒有留言: